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三:勒马关、赵普关

匀南体育 84 2022-11-11 17:51:07

   昆明走进自然群周末徒步活动,探寻滇西大马路、徒步走“九关十八铺”活动已进入第三站,我们继续西行,走勒马关、赵普关,它们分别是“九关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三:勒马关、赵普关 第1张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三:勒马关、赵普关 第2张 ”中的第六关、第七关。 两个关隘均废弃已久、如今早已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三:勒马关、赵普关 第3张 没有了印迹,我们只能在曾经的所在地、还有当地人的叙述中寻找历史,连接勒马关、赵普关之间的滇西大马路古道有好几段却保存得很好,掩映在密林深处,落叶覆盖、古树参天,对于徒步者来说,是极好的线路。 本次行程,我们还走过了“十八铺”中之三铺:舍资铺、黑苴铺、蒙七铺,它们都保留了原来的名字,算得上是对历史的一种延续吧。 70余位伙伴参加活动。早上8点正,我们从拓东体育馆出发,包乘两辆旅游大巴车前往徒步起点勒马关,它位于一平浪镇政府舍资西部,距离昆明城区100余公里,走高速、过老320国道、穿滇缅铁路隧道、过集镇......我们花费了3个小时才到达徒步起点。 11点10分左右,我们开启了徒步行程,先去山坡上的勒马关旧址所在地转转,再下山过小石桥村、马鞍山村、小坝箐村等村庄,过黑苴街、爬红军坡、穿蒙七村,走赵普关、在背阴寺与专程前来迎接我们的广通驴友会合,走了一段保存较好的“滇西大马路”,再翻越山岭、走稻谷飘香的田园,18点左右到达广通、结束徒步,手机软件记录徒步距离为19公里。 在广通用过晚餐,19点左右我们乘车返回昆明,21点左右回到昆明,“九关十八铺”系列第三站活动完美收官。 徒步行程轨迹、海拔升降示意图。 建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的勒马关是“九关”之第六关,位于舍资的西部;舍资旧时是“十八铺”之第九铺,现在是一平浪镇镇政府所在地,我们开车从这里经过,目测这里是一个典型的现代集镇模样。 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关的赵普关是“九关”之第七关,位于广通镇东部约8公里处;从勒马关走到赵普关,我们经过了黑苴村、蒙七村,它们分别是“十八铺”中的第十铺“黑苴铺”、第十一铺“蒙七铺”。 山坡上的勒马关已没有痕迹,山下的勒马关村稻谷飘香、包谷茁壮,一派田园风光。 从地图上能够查到勒马关,不过那时村庄的名字,真正关址兵营处是山坡上一片开阔的草甸。大巴车将我们送到离勒马关不远的公路上,从昆明出发,一路高速、老国道、县道、乡道走来,颇费些周折,却为我们省去了不少路程。 下车、准备行装,一阵短暂的混乱之后,我们从道路旁的一条小道进山,一阵攀升,走入林中,不一会儿,就到达了勒马关旧址所在的大草坪。 山坡上的大草甸绿草如茵,一丛一丛野生棠梨果实累累,神奇的是,在缀满枝头的果子间,居然开着几朵雪白的棠梨花,花、果同株的景致,着实有几分神奇。 领队凌翼天翔给大家讲述关于勒马关的故事,说起他们前些年来探线时的景致,当时他们在此草坪上曾经找到有历史印迹的古旧石块,向当地老乡求证勒马关旧址的可靠性。 据说,离勒马关不远的地方曾有一座关公庙,来往此地的客商、马帮都要下马敬拜。或许这是“勒马关”名字的由来之一。 站在勒马关俯瞰山下,一片田园景致,黄色、绿色的田野尽收眼底。待我们走下山去,就置身于稻花飘香、包谷茁壮的画面之中了。 水泥路面的村庄道路在田间串联,金黄的谷穗沉甸甸地垂下了头,挺拔直立的烤烟整整齐齐,密密的包谷田里枝杆高大、苞米厚实......道路旁、田埂上是各种各样的花儿,喇叭花、金凤花、灯盏花儿,像是有意种植的,又像是随意开放的,都是好看的模样。 路上遇见当地人,向他们问起勒马关的故事,他们会很热情地讲起,手指我们刚刚走过的地方,说那里是曾经的关址。种水稻、种包谷、种烤烟,是山下村里人的主要营生,目测村里的房屋有很多是新建的,不少是现代派十足的小洋楼。 昆楚高速公路复线从这片区域通过,我们在一座高架桥下进行。两座长长的高桥规模宏大,倒影在水面上,又多了几分柔情的模样。不久的将来,勒马关将融入高速公路之中。 赵普关,一个久远的关口,早已没有痕迹,却是流传民间的地方。 资料上显示,赵普关位于禄丰县广通镇东约8公里,洪武十五年设关,历时308年,目前已没有痕迹,但是在当地老百姓中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儿。途中遇见老乡,领队会向他们咨询,同时结合手机地图里的标注,校正行走的方向、寻访赵普关所在的地址。 在一片红色砂砾的山坡上,历经风雨冲刷自然形成了曲线优美、波浪起伏的山丘沟壑,生长着嫩绿苍翠的密密松林,红的土、绿的叶,鲜艳的色彩、协调的搭配,自然天成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 凌翼天翔告诉我们,这里就是赵普关兵营旧址的大致位置区域,我们在这里照集体照,留下我们的足迹,证明我们曾经来过。 过了赵普关,我们就进入山间小道了。貌似进入了“滇西大马路”的路段,道路宽阔平缓、路旁古树繁茂,2米多宽的道路铺满了落叶,阳光从密密的树叶中洒下来,林中的绿色深浅不一、错落有致,行走其间,养脚、养眼,更养心。 过了赵普关不久,我们就到达了背阴寺,与专程从广通来接应我们的当地驴友会合,队伍壮大了,在他们的带领下, 我们沿着古道顺利下山,走过广通镇边颇有历史的“清风桥”,在广通镇用过晚餐后返回昆明。感恩广通驴友们的接应、领路,让我们的探寻之旅变得更加顺利。 听闻背阴寺,以为是一座寺庙。广通驴友介绍说,当地人说的背阴寺指的是一片山,泛指老东山北面的山坡,因为背阴少阳而得名,至于叫“寺”,大概是因为在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有过一座寺庙的缘故吧。

恰如其名,背阴寺的风景有几分荫凉。树林繁茂、草木葱郁,满眼的绿意盎然。林中古道中,不时能见到大小不一的石头、或突兀、或平滑,因为空气潮湿、年代久远,石头被绿色的青苔包裹起来,在一片褐色的枯枝落叶中特别突出、像是绿宝石一般、特别可爱。

古道两旁有很多古树,目测都已有很长的树龄了。有不少是核桃树,地下有不少落下的核桃、还带着青皮的包裹,友友说,这些都是铁核桃......

广通镇城边的清风桥,是很有历史的古桥,经过多次修缮,保留着原来的模样,却少了很多年代感了,它的周边已被金黄、翠绿的田园包围。 我们走过黑苴村、蒙七村,它们都是曾经 “十八铺”的组成之一。 从勒马关西行,先经过黑苴村。村中有一块“黑苴街”石碑,是1989年由县政府所立。 查询了一下,“苴”字有两个读音,音jū时为名词,是“腐草,苴麻”之意;音chá时为东周古国名。然而,当地的人们都叫这里为黑苴(zuǒ,念“左”音)村,问了几个当地人,得到的都是同样的答案......或许这是由来已久的方言传承。

黑苴村中的老屋已很少见,数米多宽的街面全是水泥路面。花坛中一排青绿色的高粱颇为惹眼。

街面上有人开着拖拉机穿过,货斗里装满了金黄的烟叶。敞开大门的小楼院中有几个女人在整理、捆绑着烟叶,与她们聊上几句,知道烟叶是这里种植的一个主要作物。

蒙七铺村的标识已不复存在,村民却让我们体验到了古铺人的热情。 午后的阳光有些灼人,无风的天空有些闷热,我们经过一道长长的爬升,爬上红军坡、经过红军碑,就进入蒙七村了。 从东向西,进入蒙七村,要翻过一道坡头,据说当年红军长征曾经走过这里,因而得名红军坡,在村头立有红军碑,以志纪念。 蒙七村是一个狭长型的小村庄,依坡地势建成,老房子已很少,取而代之的是漂亮的小楼、大院,铁院门、瓷砖墙,看上去挺有现代感。 见到我们这么多人经过村庄,村里人有几分好奇、更有十分的热情,他们很认真地回答我们的问题、热情邀请我们去家里坐坐。据说,蒙七村原来有两座牌坊,进村、出村各有一座,老人家手指的地方就是曾经的一个牌坊......末了,他们还欣然接受邀请,加入到我们合影的队伍中...... 我们的“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以探寻“九关”为主,本次行程中走过“十八铺”的其中几个铺,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吧。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三,我们从勒马关走到了赵普关,其间还经过了舍资铺、黑苴铺、蒙七铺,探寻的区域也进入了广通镇。 接下来的行程,我们将走“九关”之第八关:回蹬关,期待下次行程。 (2021年9月4日,星期六)
上一篇:也作一回圆规……
下一篇:昆明走进自然户外|丽江徒步行之二:翻越太子关,累,却快乐着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