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 发生在山西的神话故事2022.5.17.

匀南体育 211 2022-11-19 15:59:30

   神话是哲学的母亲。任何神话中的诸神都不过是客观的或实在地直观到的哲学理论。人类早期的思维形式总是形象化的,感性的。神话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一个必经的初期阶段。从这些神话中可以让你深刻地理解到:为什么说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开天辟地的女娲 中国上古神话中,有—位化育万物、造福人类的女神,这就是女娲。她是神州开天辟地的女神,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相传女娲是伏羲帝的同母妹妹,也是一位帝皇。史载:“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牺立号,日女希氏。”“女娲”之名出自屈原的《楚辞·天问》:“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女娲爱好和平,欢喜创造。据说天地开辟以后,大地上虽然有了山川湖泊、花草鸟兽,可是还没有人类的踪迹。大母神女娲想创造一种新的生命,于是她抓起了地上的黄土,仿照自己映在水中的形貌,揉团捏成一个个小人的形状。这些泥人—放到地面上,就有了生命,活蹦乱跳,女娲给他们取名叫做“人”。就这样,她用黄泥捏造了许多男男女女的人。 但是用手捏人毕竟速度太慢,于是女蜗顺手拿起—截草绳,搅拌上浑黄的泥浆向地面挥洒,结果泥点溅落的地方,也都变成一个个活蹦乱跳的人。于是大地上到处都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女娲还使男女相配,并教导他们如何生活,繁衍子孙,哺育后代,一代一代绵延。在神话中女娲不单是创造人类的始祖母,而且是最早的婚姻之神。为了让人类更愉快地生活,女娲还造了一种名叫“笙簧”的乐器,使人们在劳作之余进行娱乐。 女娲是产生在母系氏族社会的神话人物。这个神话,反映出当时人类对自身起源和自然现象的天真认识。至今在我国西南的苗族、侗族中还流传着一则“兄妹结婚”——伏羲帝娶女娲为妻的故事,并把她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在山西洪洞、平定、长治等地还流传着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的神话传说和遗址。 位于山西省长治市的女娲补天雕塑 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的相关传说,在上古奇书《列子·汤问》、《淮南子·览冥训》上均有记载。 伏羲氏的父亲虏获了凶恶的雷神,把他禁闭在一个深深的岩洞里,不许任何人接近。伏羲和女娲两兄妹不忍拒绝雷神要水喝的哀求,又不敢取水给他喝,遂各自留了些眼泪,用手捧给他喝。雷神饮下后,神力恢复,破洞而出。为报答伏羲兄妹的解救之恩,雷神拔下口中一颗獠牙,送给他们:“三日后人间将有大灾难,你们可以用此避祸。”说罢,一飞冲天,无影无踪。 三天后,天降暴雨,雷电交加,洪水泛滥,波涛汹涌,人类都被湮灭了。这时,雷神送的獠牙变作一艘大船,伏羲兄妹躲在船上,随波逐浪,幸免于难。水退后,伏羲兄妹才发现世界上仅剩下他们二人生存在荒凉的大地上。兄妹俩渐渐地长大成人了,为繁衍后代,他们便结为夫妇,世界又诞生了新的人类。这则故事反映了中国远古时代血缘联婚的习俗,并造就了女娲是中华民族之母的形象。 后来,不料天上的凶神燃起战火,折断支撑天庭的天柱,天空崩裂,露出—个个可怕的黑窟窿,地上也出现一道道巨大的裂口,山林燃起炎炎烈火,地底喷涌出滔滔洪水,各种猛兽、恶禽、怪蟒纷纷窜出来危害人类。 女娲见人类遭受这样惨烈的灾祸,为拯救人类,就不辞劳苦,全力补修天地。她先在江河中挑选许多五彩石,熔炼成胶糊,把天上的窟窿—个个补好。又杀了一只大龟,砍下它的四只脚竖在大地四方,把天空支撑起来。接着杀了黑龙,赶走各种恶禽猛兽,用芦苇灰阻塞了横流的洪水。天补好了,从此灾难得以平息,人类得到拯救,人世间又有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女娲也因劳累已极,躺倒下来,化作山川大地——哺育中华民族繁衍的丰饶的土地。这就是著名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女娲是产生在母系氏族社会的神话人物。这个神话,反映出当时人类对自身起源和自然现象的天真认识。至今在我国西南的苗族、侗族中还流传着一则“兄妹结婚”——伏羲帝娶女娲为妻的故事,并把她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在山西洪洞、平定、长治等地还流传着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的神话传说和遗址。 维也纳联合国中心女娲补天雕塑 联合国雕像 为纪念保护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25周年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参与“补天行动”20周年,2012年11月21日,中国艺术家袁熙坤创作并捐赠的“女娲补天”雕塑正式进驻维也纳联合国中心。“女娲补天”雕塑的创意来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女娲补天》,雕塑家借助“女娲补天”的精神来呼吁国际社会保护臭氧层,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驻奥地利大使赵彬、国际组织代表、各国常驻联合国使节等近200人出席了当天的雕像揭幕仪式。 共工撞山 共工,又称共工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国先秦古书《列子·汤问》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颛顼不合,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愤怒地撞上不周山。原来不周山是根撑天的大柱,柱子一断,半边天空就坍塌下来,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顿时天河倾泻,洪水泛滥。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于这场大战。后来才有了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事迹,大地重回正常。 伏羲画卦 伏羲首先是一个神话人物,是上古神话中的创世神祇。 “伏羲画卦”的传说却由来已久,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就曾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在人类的蒙昧时代,生活艰难困苦,就在这时三晋大地的氏族部落诞生了一位划时代的伟大人物--伏羲。他领导部族辛勤劳作,“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却依旧食不果腹,饥寒交迫。他十分茫然,不知所措。在闲暇之余,时常盘坐卦台山巅,苦思宇宙的奥秘。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不断地反省自己,追年逐月,风雨无阻。 也许是他的精诚感动了天地,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声炸响之后,渭河对岸的龙马山豁然中开,但见龙马振翼飞出,悠悠然顺河而下,直落河心分心石上,通体卦分明,闪闪发光。这时分心石亦幻化成为立体太极,阴阳缠绕,光辉四射。此情此景骤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极神图深切映入他的意识之中,他顿时目光如炬,彻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码;原来天地竟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 八卦图衍生自中国古代的《河图》与《洛书》,伏羲根据燧人氏造设的这两幅星图所作。 地点在洪洞卦地村,因为此村四面环山,又有八个村庄分布于四周,而且均相隔八华里,形似卦底。伏羲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 发生在山西的神话故事2022.5.17. 第1张 以景画卦,故创八卦图。此图由周文王在伏羲所创八卦图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八卦图位于洪洞大槐树景区的中轴线上,取意“根在洪洞”。 《太平御览》:“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以“—”为阳,以“--”为阴,组成八卦: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离为火,兑为泽,以类万物之情。八卦分据八方,中绘太极之图。《易传》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并认为“乾”和“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八卦最初是上古人们记事的符号,后被用为卜筮符号。 铜头铁额的蚩尤 蚩尤是勇猛异常的神话人物,为东方九黎族首领,居住于太行山地区。他有81(或72)个兄弟,个个都是铜头铁额,头上生有坚利的角,耳边长有剑一般的毛发,以沙石、铁块为食,善于制造各种锋利的兵器,都有无比巨大的神力。至今,山西长治黎城地区还流传着许多关于蚩尤的神话传说。 黄帝和蚩尤之间爆发了—场大战,蚩尤发动自己的弟兄和南方部族以及山林水泽间的怪兽,杀向黄帝所在地诼鹿,黄帝调动四方鬼神、各种野兽及中原一些部族迎战。战斗异常激烈。蚩尤变幻多端,征风召雨,喷烟吐雾,把黄帝军队团团围在大雾之中。直到黄帝的臣子风后制作了指南午,黄帝军队才冲出大雾的包围。 黄帝请来应龙,企图以大雨淹死敌人。蚩尤也请来风伯、雨师,刮起一场更猛烈的大风雨,使得黄帝军队四散溃逃。黄帝又叫他的女儿蛀上阵参战,暴雨刹那间消失,应龙等伺机扑杀过来,使蚩尤受挫,黄帝又用神兽姥的皮制成—面大鼓,用雷神的骨头作鼓槌;鼓声惊天动地五百里外也能听到,蚩尤军队丧魂落魄,黄帝又布列了变化莫测的阵图,把蚩尤军队重重包围起来,蚩尤兵败被俘。 蚩尤被杀于涿鹿,他手脚上的枷铐被抛掷后化为一片颜色鲜红的枫林;那是蚩尤斑斑的血迹。又说他被杀于并州中部,身首异处,因而叫“解”,就是后来山西的解县。 山西省长治八一广场是后羿射日雕塑 贾治危 拍摄 射日英雄后羿 羿是一位擅长射箭的天神。即便是小鸟飞过,羿也能一箭把它射落。 传说尧当皇帝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空,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旱灾。土地烤得直冒烟,禾苗全都枯干,甚至铜铁沙石也晒得软软的快要熔化了。人民更是不好受,血液在体腔里仿佛在沸腾。怪禽猛兽纷纷从火焰般的森林、沸汤般的江湖里跑出来伤害人民,弄得人民苦上加苦。天帝知道这事后,就叫羿到凡间去解救人民。天帝赐给羿—张红色的弓,十支白色的箭。 羿奉了天帝的命令到了凡间,受到人民的欢迎。他于是摆好架势,弯弓搭箭,对准天上的火球,嗖的一箭射去。起初没声响,过了一会,只见天空中流火乱飞,火球无声爆裂。接着,一团红亮亮的东西坠落在地面上。人们纷纷跑近前去探看,原来是一只三足乌鸦,颜色金黄,硕大无比,想来就是太阳精魂的化身。再—看天上,太阳少了—个,空气也似乎凉爽了一些,人们不由得齐声喝采。这使羿受到鼓舞,他不顾别的,连连发箭,只见天空中火球 一个个的破裂,满天是流火。 站在土坛上看射箭的尧,忽然想到人间不能没有太阳,急忙命人暗中从羿的箭袋里抽去—支箭,总算剩下一个太阳没被羿射落。 羿在射落九个太阳之后,又为人民除去许多怪禽猛兽。其中有吃人的“契蝓’,牙齿像凿子的“凿齿”,长着九个脑袋的水火之怪“九婴”毁坏房舍的“大风”兴风作浪的洞庭巨蟒“巴蛇”和大野猪“封烯”。 至今,在山西长治屯留地区还流传着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和三峻山是当年后羿射九鸟之地。《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载:“三峻山,一名灵山,一名麟山,在屯留县西北三十五里,山峰高峻,为县伟观,相传羿射九鸟之所。”如今,屯留的“后羿酒”酒飘芳香,为地方名产。 图为耸立于山西省长治市八一广场的“射日英雄后羿”雕塑,栩栩如生,引人观注。 错奔月宫的嫦娥 嫦娥原是天上的女神,因为丈夫羿奉了天帝之命到人间除害灭妖,她就跟随他来到地上。羿成天在外,为人民射落九个太阳,杀死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 发生在山西的神话故事2022.5.17. 第2张 怪禽猛兽,顾不上家,嫦娥就慢慢对他不满。 一天,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长生不死的灵药。如果两人一同吃了这灵药便可长生不死,一人独吃,就能升天成神。羿把药带回家,交给嫦娥,要她好好保管,想挑—个吉日两人一块吃。但嫦娥觉得自从跟了丈夫来到人间吃了不少苦头,灵药既然有升天成神的妙用,何不一人独吃呢! 在一个晚上,嫦娥趁羿不在家,从葫芦里倒出灵药,全吞下肚子去。顿时她的身体轻飘飘的,不由自主地飘出窗户,直向天上飞去。她边飞边想,如果到天府,众神要耻笑她自私,况且见了丈夫也不好办,不如到月宫里暂时躲藏—下为好。谁知嫦娥—到月宫,脊梁骨不住地缩短,腰肚却拼命往外膨胀,最后竟变成—只丑陋的蟾蜍(癞蛤蚁)。因此许多古诗里,称月亮为“蟾宫”。 以后又有另外—种传说,说她并没有变成癞蛤蟆,依然是一个超群绝世的美貌仙子。只是她在月宫里非常寂寞,常年陪她的只有一只捣药的白兔和一株桂树。后来多了一个被天帝罚来砍树的吴刚。 山西省长治八一广场是精卫填海雕塑 贾治危 拍摄 衔石填海的精卫 《山海经。北次三经》云:“发鸠之山其上多拓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姣;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掩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海。” 发鸠山,位于山西长子县城西25公里处,山上现存祭祀女娃的灵湫庙、女娃庙,还有传说为女娃坟的遗迹两处:一为女娃坟,一为黄姑坟。 “ 精卫填海”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 相传,太阳神炎帝的小女儿去东海边游玩,不料掉进大海淹死了。她死后,灵魂化作—只小鸟,叫做“精卫”,花头,白嘴,红足,长得活泼可爱。她被悲恨无情的海涛毁灭了自己,又想到别人也可能会被夺走年轻的生命,因此不断地从大山衔来一条条小树支,一颗颗小石头,丢进海里。想要把大海填平,她无休止地往来飞翔于西山和东海之间。 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到人们的尊敬。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写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热情赞扬精卫小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绝的事业。 图为耸立于山西省长治市八一广场的“精卫填海”雕塑,栩栩如生,引人观注。 挖山不止的愚公 不怕艰难,挖山不止的愚公,千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传颂。 愚公是个近九十岁的老人,住在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对面,高山挡住他一家进出的道路,很是不便。他就把一家大小叫来商量,是不是把这两座山搬走。愚公的儿孙们都赞成他搬山的想法,可他妻子却觉得事情不这么简单。愚公年纪快九十了,怎么搬得走这两座大山呢?再说,即使能搬走,那这许多泥土石块又朝哪里堆?愚公的儿孙们认为这并不难,只要把泥石堆到渤海里就完事了。于是一家老小就开始挖山,连邻居也来帮忙。大家挖土、畚泥忙开了河曲地方有个智叟见了这情景,便笑着对愚公拨冷水,说无论如何也挖不了这两座大山。 但愚公不理会智叟,决定世世代代继续挖挖山的事业,总有一天会成功。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派了夸蛾氏的两个儿子去把两座大山背走,一座放到朔东,一座放剁雍南。 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主席在党的七大闭幕会上作了《愚公移山》的著名讲话,深刻阐明了共产党人的意志品质,也诠释了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堪称马克思主义经典。毛主席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两座大山,以愚公自称,表示我党坚决反帝国反封建的决心。 神农尝百草 炎帝,烈山氏,号神农氏,又称赤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国古代农业的发明者。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流传久远,至今不衰。《述异记》卷下:“太原神釜冈中,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后世传言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好五脏,因能化解药毒。又传说神农因尝百足虫,不能解其毒而致死。又有神农“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等等。 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猎过日子,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就只好饿肚子。谁要生疮害病,无医无药,不死也要脱层皮啊!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瞧在眼里,疼在心头。怎样给百姓充饥?怎样为百姓治病? 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第四天,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他们走哇,走哇,腿走肿了,脚起茧了,还是不停地走,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一个地方。只见高山一峰接一峰,峡谷一条连一条,山上长满奇花异草,大老远就闻到了香气。 神农他们正往前走,突然从峡谷窜出来一群狼虫虎豹,把他们团团围住。神农马上让臣民们挥舞神鞭,向野兽们打去。打走一批,又拥上来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兽都赶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条条一块块伤痕,后来变成了皮上的斑纹。这时,臣民们说这里太险恶,劝神农回去。神农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 他说着领头进了峡谷,来到一座茫茫大山脚下。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挂着瀑布,长着青苔,溜光水滑,看来没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走的。臣民们又劝他算了吧,还是趁早回去。神农摇摇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 他站在一个小石山上,对着高山,上望望,下看看,左瞅瞅,右瞄瞄,打主意,想办法。后来,人们就把他站的这座小山峰叫“望农亭”。然后,他看见几只金丝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过来。神农灵机一动,有了!他当下把臣民们喊来,叫他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层,从春天搭到夏天,从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飞雪结冰,从来不停工。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层,才搭到山顶。传说,后来人们盖楼房用的脚手架,就是学习神农的办法。 神农带着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顶了,嘿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红的、绿的、白的、黄的,各色各样,密密丛丛。神农喜欢极了,他叫臣民们防着狼虫虎豹,他亲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为了在这里尝百草,为老百姓找吃的,找医药,神农就叫臣民在山上栽了几排冷杉,当做城墙防野兽,在墙内盖茅屋居住。后来,人们就把神农住的地方叫“木城”。白天,他领着臣民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着火光把它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臣民们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们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毒气解了,头不昏了,会说话了。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 臣民们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还是下山回去。他又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说罢,他又接着尝百草。他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还是用木杆搭架的办法,攀登上去。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这里的山山岭岭。 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叫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神农尝完百草,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医病的草药,来到回生寨,准备下山回去。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见了。原来,那些搭架的木杆,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神农正在为难,突然天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和护身的几位臣民,接上天廷去了。从此,回生寨一年四季,香气弥漫。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把神农升天的回生寨,改名为“留香寨”。 在山西长治城东北5公里处,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大山,叫百谷山,俗称老顶山。老顶是五顶之最,海拔1378米,是太行山西南部的主峰之一。登临老顶,远望漳泽水库状如锦带,飘浮于天际。 老顶山不仅山峦秀丽,林木繁盛,而且天然岩洞众多,景致各异。大小30余座岩洞,多位于半山陡壁悬崖、深谷幽壑之地,或小巧玲珑,或宽敞深幽,或数洞并生,或洞体相连,且多数与炎帝神农、道家、仙释、文人雅士相关。其中南崖宫、朝阳洞最为可观。 在滴谷寺正东半山腰处,有一神农洞,相传为神农氏尝百草之所。洞口向西,在一天然青石上开凿而成。洞口高难度1.7米,宽约1米,洞内宽5.7米,深6米高约3米。洞口左侧为一长方形石壁,似一天然石匾。洞外平坦,青草如茵,四周松柏掩映,若无人带领,很难寻觅。置身洞中,一种对先祖的仰慕之情油然而生。 老顶山除了这众多的岩洞外,还有一处“寒泉绝胜”。在滴谷寺村有一股甘甜的清泉,洞口匾额上嵌清朝所留楷书“古寒泉”。古寒泉即百谷泉,亦名神农泉。《潞安府志》称:“百谷泉,在百谷山神农庙前,砥石涌泉,寺僧引为伏流,注为塘,由螭口飞下大壑,注石子河,味甘。”洞口有宋代风格的浮雕龙头,泉口雕有卧龙,龙嘴开张,下为圆形石凿小井,布局精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开发我们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在太行山上尝百草、兴农业、实现人类历史上从游牧到定居,由渔猎到农耕重大转折的遗迹,长治市委、市政府已在炎帝昔日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 发生在山西的神话故事2022.5.17. 第3张 尝百草的地方兴建宏大的炎帝纪念馆。一尊高39米,堪称亚洲第一的炎帝巨型铜像已屹立于耸翠叠嶂的百谷山巅。还有以铜像为主体的祭进坛、殿堂以及百草堂、神农井、神农泉、耒耜洞、神农村、碑刻等景观。 铜像内有螺旋楼梯,游人可从像后,通过铜像下的入口进入铜像内部通过螺旋楼梯由阶梯逐级而上,一览众山小,环顾壮美山河。 仓颉造字 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相传仓颉是平山脚下临汾市西赵村人,古时曾立有“仓颉故里”碑,可惜被毁。现村里立有清康熙时期“仓颉造字处”石碑一通。 仓颉造字的传说在全国流传得更为广泛。《淮南子·本经训》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说文解字》序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爪之迹,知今之可相别异也,构造书契。”由于仓颉造字的贡献实在太大,所以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和遗迹遍布黄河中下游许多地方。 这其中,临汾的洞儿村即今尧庙镇西赵村影响较为广泛。据说,汉唐以来,村中一直建有仓颉祠堂,称作“仓颉圣祠”,每年春天都要进行祭祀活动。该祠有房屋400余间,祠内两厢,一边为崇文会馆,一边为培英义庄,乡会试在此举行。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庄子·天下篇》:“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尚书》所述的,是禹娶涂山氏之女为妻,新婚仅三四天,便出发治水,儿子夏启呱呱堕地,他没有见过一面。孟子说,“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史记》中所载,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都表示出大禹在治水中表现的艰苦卓绝的作风,和间在外治水,无暇顾及家庭,顾及儿女私情。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领导人,但他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躬亲劳苦,手执工具,与下民一起栉风沐雨,同洪水搏斗。 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
上一篇:眼神
下一篇:致高考后的娃—明了与父母相处的新的距离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